白內障、青光眼及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目前危害市民視覺的三大“殺手”,同時,心情的好壞對視力也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。
情緒不良損害視力
60歲的楊女士是一位白內障患者,今年初做完白內障手術后視力基本視力保健正常。然而不幸的是,楊女士術后不久老伴就去世了,過度傷心加上身體勞累,造成楊女士血糖不穩定,玻璃體出血,眼部出現多種問題。3個月后,楊女士再次喪失視力,面臨著第二次手術。“情緒對眼睛健康的影響,往往容易被人忽視,尤其是中老年人,視力的下降,很可能就是不良情緒誘發的。”眼科專家稱,楊女士這種情況即便二次手術很成功,視力也不可能再視力保健到原來的水平。所以,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情對于保護視力是非常重要的。
眼科專家介紹,常見的青光眼、眼底出血等眼病都與個人情緒有直接關系。當心情不佳、生氣、發怒、緊張時,瞳孔擴大,視覺細胞敏感性明顯降低,視力下降;長期心情不舒、抑郁、憂傷、惆悵,可加速晶狀體老化,降低視力。如果不及時保健,很可能在很短時間內導致病情惡化。
提防三大“視力殺手”
目前,白內障、青光眼及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危害市民視覺的三大“殺手”。
白內障是最常見的致盲眼病,多見于50歲以上老人。白內障唯一的保健方法是透過手術把白內障摘除,并在合適情況下同時植入人工晶體來視力保健視力。青光眼是指一種常見疑難眼病,該病發病迅速、危害性大、隨時可導致失明,常見于中壯年,特別是婦女較多,多數發病原因與精神有關,如重大的精神刺激、激動、失眠和過度疲勞等皆容易誘發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簡稱“糖網”,患有糖尿病15年以上的病人中大約60%的病人眼部血管會受損,其中一部分有可能失明。
許多市民對于眼部出現的不適狀況不太重視,導致病情惡化,眼科專家建議市民養成定期查眼的習慣,特別是糖尿病患者。5年左右的糖尿病患者應一年檢查一次,10年左右的糖尿病患者則須半年檢查一次,以便盡早發現病情,盡早進行干預保健。
好視力源于生活細節
眼科專家指出,保持好的視力必須注重生活中的細節,個人生活習慣、用眼方式等都很關鍵。眼科專家建議市民,堅持早睡早起,堅持鍛煉,保持良好的心態,在飲食上不要過量食辛辣肥甘及暴飲暴食,更要遠離煙酒;在用眼上,要盡量避免迫體位用眼,避免過強或過弱光線條件下用眼,要適度用眼,避免長時間近距離用眼,每隔45分鐘最好讓眼睛休息一下;可以眺望遠處,多看綠色植物,或用熱毛巾敷眼,促進眼部血液循環……這些良好的習慣,是保持視力健康的基礎。
同時,眼科專家還提醒,秋季干燥,人體水分容易蒸發,是干眼癥多發季節,而更年期女性由于體內激素分泌失調,導致淚腺分泌減少,成為干眼病高危人群。“入秋以來,來醫院看干眼癥的病人不斷增多,一些市民對此不太重視,隨意到眼鏡店買一些眼藥水來對付,其實你買到的眼藥水并不一定適合眼睛的癥狀,還是到正規的醫院就診比較放心,其他眼睛問題也一樣。”眼科專家說。